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我院成功举办“日新青年学者论坛第二讲”:《文献的解读与“语文学”》

2022-05-04  点击:[]

我院成功举办“日新青年学者论坛第二讲”:《文献的解读与“语文学”》

2022年4月29日晚我院举办“日新青年学者论坛第二讲”。本次论坛由古代汉语教研室崔焱博士以其主持的202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优博项目为主要内容,做了题为“文献的解读与‘语文学’”专题线上学术报告。本次论坛由王虎副院长主持,部分青年教师及硕士研究生云端相聚,参加了学习研

讨。

崔焱博士主要从事文献语言学,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文献研究。

崔老师首先介绍了古代突厥文的基本情况。古代突厥文是突厥语族各民族使用于公元7-10世纪的一种音素—音节型文字。从外形上看,因其在外形上近似古代北欧日耳曼民族使用的鲁尼(Rune)文(仅外形相似而已,之间并无渊源关系),所以有学者称之为古代突厥鲁尼文。因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主要碑铭在今蒙古共和国鄂尔浑(Orkhon)河流域发现,故称为鄂尔浑鲁尼文(Orkhon Rune Script)。

接着介绍了国内外研究情况。鄂尔浑—叶尼塞碑文的语言学研究开始较早,最早由俄国学者德洛夫发表了他研究鄂尔浑文献语言形态问题的成果。国内学者详细介绍了耿世民、张铁山等学者的贡献。

崔老师介绍了她的博士论文,上编是对上编部分对《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暾欲谷 碑》三大鄂尔浑—叶尼塞碑铭、《铁兹碑》《铁尔痕碑》以及五方叶尼塞碑铭进行语法标注,首次将语法标注应用到碑铭语言的实际研究中去。下编是对鄂尔浑—叶尼塞碑铭语言动词的词法及形态描写。论文下编对鄂尔浑—叶尼塞碑铭语言的动词研究是建立在标注文本基础上,上编的标注文本与下编的动词研究二者处于同等地位。这种以传统文章附录作为正篇的研制思路既是对文本语料缺乏的弥补,也推进了语言研究迈入新的领域。文本标注不仅是一种语言研究方法,还可以是未来语言研究的一种范式,一种探索文化的、理解社会的范式,特别是对古代突厥 文的文本标注和数字化建设,可以使之焕发新的学术活力。另外 通过五个W谈了古代突厥文、回鹘文文献的解读原则。

最后通过Steinkellner教授的讲话,探讨了语文学的意义:通过文本批评(textual criticism,指文本对勘和文本的比较研究),还原和架构文本的语言和历史语境,以发现和探索文本的本来意义,这是“语文学”研究最基本的内容。真是因为这种“真正的开明”使得我们避免进入“诠释学循环”。作为“语文学”的核心,努力去理解“文本”可以成为在别无选择的社会生活中定位的一个方式。在不同的世界观、宗教和幸福观之间进行的解释性的对话将成功地为未来全球社会和平的形成做出贡献。

报告结束后,王院长从语文学文本的重要性角度进行了总结,并肯定了崔焱老师对于古代突厥文领域研究的坚持。青年教师、研究生们与崔老师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文字学和语言学专业的研究生们请崔老师对语文学与语言学的结合进行了更具体的阐释,刘思诚老师、张明辉老师与崔焱老师进行了相关交流。崔老师还展示了她的博士论文,使大家了解古代突厥语的黏着语形态特点。朱添老师总结了本次学术报告的特点及其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他认为崔老师的研究深入、全面,并对其向着冷门绝学不断探索的精神给予肯定。

崔老师的讲座为我们了解古代突厥语族语言提供了机会,研究古代突厥语不仅将对突厥语言学、阿尔泰语言学、中亚史、丝绸之路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上一条:同心协力,共克时艰——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组委会向文学院捐赠防疫物资 下一条:疫情防控常态化,线上教学谱新篇 ——文学院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线上教学工作总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