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动态
学生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动态 >> 学生动态 >> 正文

【文学院•三下乡】印象辽宁之走访地方民俗文化——海城喇叭戏

2017-08-30  点击:[]

【文学院·三下乡】印象辽宁之走访地方民俗文化——海城喇叭戏

8月9日,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部分同学在文学院团委书记王峰老师和文学院李成教授的带领下,来到鞍山市文化艺术大厦,开展主题为“印象辽宁之走访地方民俗文化”的社会实践,近距离感受海城喇叭戏文化。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当地汉族民歌为基础,吸取江西弋阳腔、山东柳腔等外来声腔的海城喇叭戏可谓音乐曲调欢快优美、清新流畅、节奏性强,适于载歌载舞。本次实践围绕喇叭戏文化展开,辽宁省鞍山市艺术创作研究所所长刘仁智、辽宁省鞍山市艺术团团长李明辉等领导与老师同学们开展了一次为时近2个小时的座谈会,会议上艺术团的领导们为我们详细讲述了海城喇叭戏的起源、发展历程及未来预期发展方向。除此之外,李团长还向我们介绍了海城喇叭戏的经典剧目和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中都倾注了喇叭戏作者及演员们的心血,都汇聚着他们为了喇叭戏能够拥有更加辉煌前景而努力付出的辛勤汗水。

座谈会过后由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肖杰为我们传授学习海城喇叭戏的经验,通过肖杰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到海城喇叭戏与跷戏的渊源,海城喇叭戏以其情节的故事性,人物表现的形象性以及优美动听的音乐唱段,充实、丰富了高跷的演出内容,增加了高跷对人们的吸引力,而高跷的娱乐性、群众性、流动性又增强了海城喇叭戏的影响,使海城喇叭戏在民间广为流传,延续至今,经久不衰,在诸多的辽宁文化中独树一帜。喇叭戏文化呈现出深刻的文化含义,让文院学子有机会领略到别样的文化氛围。

随后,同学们还有幸参观了海城喇叭戏的巡演彩排,每位喇叭戏演员们在彩排时一遍又一遍地复述着台词只为找到最佳的表演方式,这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不易。舞台上演员们的唱腔字正腔圆,表演惟妙惟肖,充分展示了海城喇叭戏生活气息浓烈、曲调欢快优美、舞台表演活泼灵动的特点,让观众在韵味十足的表演中全方位领略了海城喇叭戏浓郁的地方风格、质朴的乡土气息和深邃的文化内涵。

此次“印象辽宁之走访地方民俗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让同学们感受地方民俗文化,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及特色,更好的了解、热爱自己的家乡。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纷纷表示,此次“探索喇叭戏文化之旅”,让大家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更进一步感受到海城喇叭戏文化的神奇魅力,学习到了喇叭戏演员们兢兢业业的精神品质。在实地调研中,面对摄像机镜头,同学们化身“小记者”,对话喇叭戏传人,采访与沟通能力得到了提升;通过分工与合作,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改进;后期的资料整理与报告撰写则让大家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总而言之,每位同学都收获颇丰。

喇叭戏艺术家们在不断的继承发扬海城喇叭戏传统剧目的同时,不断结合时代发展为其注入新的元素,使海城喇叭戏与时俱进。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正如刘所长所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我们年青一代,更要对我们的瑰宝加以重视,不断地深入了解学习,并在学习基础上为其传承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一条:【文学院•三下乡】印象辽宁之走进“大连民间布艺文化”社会实践 下一条:【文学院•三下乡】印象辽宁之走访地方民俗文化——阜新玛瑙雕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