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文艺讲习所”系列首场讲座成功在我院举办
2017年5月22日下午,由大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大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大连文艺讲习所”2017年首场讲座在辽宁师范大学西山湖校区文学院会议室举办,主讲嘉宾为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卫平教授。本场讲座的主题为《当前文艺理论与批评中的价值尺度与价值取向问题——兼谈近年来文学批评与研究中的新问题》。大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以及文学院的师生6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伊始,由大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大连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杨锦峰讲话,他强调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一特殊文献在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指出,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要回顾、学习、研究《讲话》,就是因为它具有真理性。
王卫平教授的讲座从《讲话》出发,认为《讲话》就是关于文学批评的标准问题。在毛泽东的《讲话》发表七十余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并在一年后公开发表。总书记的讲话,给文艺界带来了生机,注入了活力。
王卫平教授首先就当下评论家、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当下批评界存在着对作家毫无原则的吹捧。他指出,评论家应该做一些面对大众的普及性研究。谈及当下热播的周梅森的《人民的名义》,他认为作为评论者,要理性地看待这部剧的热播。对于武汉作家方方的《软埋》所引起的争议,王卫平教授从历史与文学的关系的角度发表了观点,认为这是一个作家虚构历史的问题。接下来,针对目前网络文学的热潮,王卫平教授认为,面对数字相当惊人的网络文学作品,评论者只有深入阅读,才能开拓这块大有可为的空间,在发展网络文学的同时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下来,王教授讲到了时下的“当代西方文论的清算与批判”问题,特别强调了现当代文学批评中对于文本的“强制阐释”和“过度阐释”问题。
王卫平教授就此次讲座主题的另一方面“文学批评的价值尺度和价值取向”展开了讲解。他认为,文学批评从“再现历史”转向了“个人言说”,转向了“众说纷纭”,但是文学批评不能成为“没有标准的混战”,应该坚持“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四个标准。
关于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问题,王卫平教授认为,价值取向并不排斥多样性,要“把不同价值取向统合起来,倡导多样而又统一的价值取向”,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具有导向性的价值取向”。
最后,王卫平教授以老舍在1945年发表的《写与读》中的一句话作结:“我以为‘论’文艺不如‘读’文艺。我们的大学文学系中,恐怕就犯有光论而不读的毛病。”王卫平教授借老舍先生这句今天仍然掷地有声的话语,提出文艺批评要“回到文本”。
讲座结束后,王卫平教授与在场评论家及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
上一条: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先生来我院讲学 下一条:我院继续开展“传诵经典”系列诗词赏析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