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文学院举办“文学的邀约”系列讲座之“关于当下文学写作与批评的几个问题”

2021-05-21  点击:[]

文学院举办“文学的邀约”系列讲座之“关于当下文学写作与批评的几个问题”

为庆祝建党百年、建校七十周年,5月18日下午文学院开展“关于当下文学写作与批评的几个问题”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有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杂志主编、评论家宗仁发。本次讲座由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中心主任张学昕主持,文学院部分教师、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会议。

讲座伊始,宗仁发老师就文学写作问题展开叙述。对于现当代文学写作如何有现场感,他表示,与作家见面的机会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到期刊中寻找文学现场感。期刊是文学创作的第一现场,它所发表的获奖文学作品,也标志了期刊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他还说道,期刊的使命是去寻找伟大的小说,能够代表民族精神、载入文学史的作品。宗仁发老师还提到,青年作家的成长是从杂志中走出来的,是期刊推崇出来的,因此杂志的传播与影响是不可小视的。

宗仁发老师在提及写小说时,他说:“就如毛姆所说‘故事是一个小说家扔给读者的性命攸关的绳索’,小说拉动读者需要绳索,而绳索就是故事。”因此,他认为小说就是要讲故事,一位小说家应该具有三重身份,分别是讲故事的人、教育家、魔法师。讲故事的人让小说充满跌宕起伏的情节;教育家让小说对社会、对人有启迪作用;魔法师让写小说具有技巧性。宗仁发老师说:“将这三者完全结合在一起,那作品会大放异彩。”

接着,吴义勤老师讲述了关于当代文学批评的问题。他表示,每一个时代都很强调文学批评的重要性,但如今的文学批评面临着许多的挑战。

第一是全媒体时代下,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变化。相较九十年代初,文学适应市场能力的逐渐增强, 缩短了其适应期,呈现爆发性增长,文学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因此,文学批评跟不上文学发展的脚步,导致如今文学批评失语。

第二是文学阅读的方式发生变化。吴义勤老师说:“如今,由读书、读期刊向电子阅读的转变,体现了审美方式的转变,会影响对文学价值的判断。”电子阅读的网络小说,是一种加速的阅读方式,讲究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的走向,而放弃语言、细节的描写。用传统文学来评判,必然会产生矛盾。

最后,吴义勤老师说:“当今对文学批评的理解,还是需要坚持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如今社会认为文学批评不够尖锐、锋利,但他认为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文学批评应该在找缺点的同时,发挥其最大的功能:对文学正面价值的发现与肯定。在这个时代,应在文学与读者之间架一座有效的桥梁,告诉读者文学作品的价值。

他认为批评家的能力,首先还是体现在正面的发现和阐释文学价值的能力。其次,强调文学批评的精神,敢于对名家名作有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前提和标准。

第一,进行自我重新定位。他认为批评家常有一种错觉,即认为自己的地位和话语权是毋庸置疑的。而批评家需要放下身段,首先做一个称职的读者,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批评家。

第二,遵循基本的批评能力。如今,只有当批评能力不扭曲时,对一个作品的批判才是可信的。吴义勤老师说:“批判的基本能力是讲真话,是从自己文学的知识、修养、标准、判断出发的,对一个作品的感受。”

第三,尊重审美差异性。他说所谓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基础就是尊重审美差异性。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不能是道德化的分析;对文学作品的判断,也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第四,尊重作家的劳动。对一个作家文学作品的批判和否定都是建立在对作家尊重的基础上,建立在对文学尊重的基础上,不应该从文学之外的因素进行批判。他表示,对一个作家最大的尊重不是去夸奖他,而是去认真读他的作品。

讲座结束后,吴义勤老师与在场老师们进行了学术上的交流讨论,并对学生们的疑问进行了详细的解答。他冀望青年学子在从事文学批评工作时,要有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守自己对文学的理想和追求。

在本次讲座中,吴义勤、宗仁发两位老师悉心梳理了文学写作与批评的相关问题,讲述内容详实得当,举例通俗易懂,氛围轻松有趣,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学盛宴。在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回馈了两位老师的讲解,本次主题讲座圆满结束。

上一条:【喜报】我院王桂荣、赵越老师在辽宁省首届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大赛中荣获佳绩 下一条:辽宁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当代人文精神建设与文学生态”高端论坛在我校举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