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2019年【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院前身是1951年建立的中外文系,1959年建立中文系,2003年成立文学院。1951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文学院下设中国语言文学系、新闻学系、广告学系和汉语国际教育系,包括2个中心、11个教研室。东北地域文化与文学艺术研究中心、辽宁省写作学会、辽宁省鲁迅研究会、大连市明清小说研究所、大连市写作学会、辽宁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辽宁师范大学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中心等均挂靠在文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本科专业创办于2003年,属于省内较早一批开办新闻传播学本科专业的高校。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本专业能够主动因应不断变化的媒体环境,依托省级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新闻采编实验室、广告设计实验室、摄影实验室,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互联网时代传媒行业理论素养和实务技能。除了理论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的专职教师队伍以外,本专业还聘请媒体行业资深人士为兼职研究生导师,每年定期来学院进行为期数周的讲学,提高学生专业技术和应用技能。2018年获批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学位授予权,2019年开始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MJC)。
突出应用型和复合型高层次传媒人才培养理念,注重理论主导型教学向实践主导型教学转变,实现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技能双重提高。
培养具有较强的新闻职业素养和传播出版能力,具有现代传播理念与现代化传播能力、能够创造性地从事新闻、广告传播实务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1)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在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
(3)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复试时须加试两门专业课。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需提供就读学校同意报考的证明,并在录取前先办理原就读学校的退学手续。)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报名具体时间以全国研招网和学校招生网具体通知为准。
本专业学位点设新闻采编实务、广告学与传媒经济两个研究方向,具体考试科目如下:
科目一:101思想政治理论(全国统考)(满分100分)
科目二:204英语二(全国统考)或202俄语(全国统考)或203日语(全国统考)(满分100分)
科目三: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满分150分,包含传播学理论、大众传播通论)
科目四: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满分150分,包含新闻采访与写作或广告创意与策划)
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请见《准考证》。
复试内容包括笔试(新闻传播理论及应用,考察重点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能力)、面试(社会与人文社科知识综合,含外语听力与口试)。
同等学力人员加试科目:1.新闻传播知识综合;2.文史知识综合。
国家分数线确定后,我校将在学校主页上公布相关信息。录取工作将根据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以考生的考试(含复试)成绩为主,兼顾政治表现、业务水平以及健康状况等因素。凡在报考中弄虚作假者,将取消其录取资格。
考生报考费、体检费、往返路费和食宿费(包括复试期间食宿费)均由本人自理。
我校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基本学制为两年。其中第一年主要是课程学习,第二年主要进行实践教学,包括到各类媒体及相关机构等单位进行实习与论文写作。学生须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完成专业实习和学位论文。按照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和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颁发毕业证书,并授予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