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武振玉教授应邀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5月30日下午,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振玉应邀为我校作题为《汉语史视域下的上古汉语专书词汇研究》的学术报告。文学院原新梅等老师和同学聆听了此次报告。报告由文学院副院长洪飏教授主持。
武振玉教授将“汉语史视域下的上古汉语专书词汇研究”划分为五个方面并进行详细说明。在以全体词汇为研究对象方面,涉及到了词类的分类问题,主要是进行主题分类和词汇分类。复音词和同义词仍是我们现在关注的焦点,因古代文献差异性大,专属词汇还需多加关注。
在以部分词汇为研究对象方面,武振玉教授指出在双音节词的判定上还存在着判定标准不一致,操作难度大,主观性强等问题。词义角度的同义词研究仍是关注的热点,在学位论文上通常对同义词进行限定。同源/同族词近几年的关注不多。专类词多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进行研究。典故词的研究从主题出发,侧重不同聚合。在复合词的词义探讨和研究、一类词的流变、词义/语义研究以及新词新义研究方面还大有可为。
词汇比较研究强调同质语料和共时层面上的研究。词义演变研究主要考察词义变迁,找到一个小类作为切入点,做历时研究。构词/造词法研究主要体现了上古汉语双音节化的趋势。
最后,武振玉教授做出总结并强调语料的重要性。共时研究都是以专书为主,断代共时研究涉及的语料多一些,但侧重描写,有时难以得出结论。对于我们来说,可以进行文献与其注释书的历时研究或通史式的历时演变研究。
此次武振玉教授的报告对于我们了解上古汉语史现状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的确定有着指导性的作用,扩展了汉语史的研究视角,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并指出上古汉语史的重点、难点,为我们学生以后的研究指明方向。
武振玉,历史学博士,吉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汉语史、古文字。在《古汉语研究》《求是学刊》《学术交流》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两周虚词金文研究》《汉语史论》《两周金文动词词汇研究》等3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多项。
上一条:“明日‘新’星,从这里,出发!” ——文学院召开2018届新闻学专业毕业实习总结大会 下一条:李雪铭校长来我院给本科生上形势与政策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