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左东岭教授来我院讲学
3月12日下午3时,我院特邀首都师范大学左东岭教授于一教202作主题为“问题意识与学术研究”的报告。本次讲座由文学院院长张庆利教授主持。
左东岭,首都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带头人,中国文学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日本广岛大学客座研究员,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组委员,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文学组会议项目评审专家,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会长,全国明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文学遗产》、《文献》等杂志编委,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讲座伊始,左东岭教授便强调了加强学科建设和提高学术研究水平的重要性。他指出,学术研究并不是单向的过程,而是要求师生共同参与,激发学术研究领域的活力。
接下来,左东岭教授系统的阐述了问题意识与学术研究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学术问题的提出方法,做到三新,即新材料、新方法、新角度。所谓新材料,就是要具备敏感的文献意识,扩大阅读面,并对汲取的知识作出迅速的反应;新方法,则为博采中西方之长,学为己用,以提出新的学科方向,理论方法,对基础理论作出再创造,发挥其引导作用;新角度,则要求我们树立批判意识,既要与时代比肩,又要理清时代的脉络,作出理智的判断。
左东岭教授还指出,要提出问题,必须有发现问题的眼睛,要在常见文献或经典作品中,找到提出问题的线索。当然,问题的提出并不是盲目的,它既要求我们具有挑战学术权威的勇气,又要求我们具有查阅文献、阅读文本的能力,确保问题的准确性。
最后,左东岭教授强调了学术问题的价值,指出影响它的两个因素:其一,是学术问题的评估;其二,是学术问题的类型。他指出,确定好的研究方向决定研究的价值,甚至是研究的结果。他认为学术史研究有三个层面,学术评估,发现问题和提出新的学术增长点,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学术价值评估的重要性。
讲座结束后,张庆利院长作出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左东岭教授的报告成果,指出其内容对于同学们的借鉴作用。他表示,作学术研究必须要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勤于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在学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此次讲座气氛热烈,激发了同学们对于问题意识的探索。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勤于思索,方能提出问题;专心致志,才能收获学问。有了问题意识,方可成全学术研究。本次讲座开拓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深化了同学们对于未来学习的认识。
上一条:一线教学名师系列讲座之刘丽娜老师——寻找春天 下一条:文学的对话(之二) ——剧本写作的发生
【关闭】